△二维码支付的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。
人们已经习惯了便捷的“扫码支付”。
但11月26日,一则“明年3月1日起,支付宝、微信支付码将不能用于企业支付收款”的消息登上热搜,引发人们的担忧:“吃饭、购物难道还不能用吗?你用微信或支付宝扫过二维码支付吗?”
很快,消息就得到澄清——“支付宝、微信支付个人支付码将不用于企业支付”。
“首先,支付码分个人和企业,企业支付码并不被禁止。其次,对于异地非面对面的收款业务,是被禁止的,而线下码商户基本都是面对面收款,这一点并不被禁止。”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涛在接受《中国报道》记者采访时表示。
那么,为什么要禁止使用个人支付码进行企业收款呢?
防止逃税、***和其他犯罪行为
△北京欢乐谷一商户使用****扫码收款,使用数字人民币向消费者付款。
其实这并不是什么“新鲜事”,消息来自于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《条码支付监管通知》。
10月13日,中国人民银行发布《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》(以下简称《通知》),对支付受理终端业务、特约商户、收单业务监控等提出了相应的管理要求,其中规定“对经营活动特征明显的个人,条码支付收款服务机构应当为其提供特约商户收款条码,参照特约商户有关管理规定执行,不得通过个人收款条码向其提供经营活动相关信息”。《通知》还明确指出,条码支付收款服务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,禁止使用个人静态收款条码进行异地非面对面收款。
《通知》发布当天,中国人民银行相关司局负责人也对《通知》进行了解读。关于如何规范个人支付条码,该负责人当时表示,个人支付条码近年来应用十分广泛,但同时也存在一定风险。“央行禁止使用个人静态支付码,我认为主要是为了防止偷税漏税、洗钱、***等犯罪”,尹振涛对《中国报道》表示。
在尹振涛看来,《通知》中有两个细节值得关注。靠前,确实有人利用个人支付条码做违法的事情,比如截取个人支付条码的截图,然后把截图传到网上给他人,别人用这个截图当做收据,洗钱或者**。从这个角度看,核心就是堵住利用个人支付条码进行结算、结账的违法洗钱行为。第二,线下商户也在《通知》的管理范围内,这个管理的重点就是看用的是个人支付条码还是企业支付条码,这就涉及到税收问题。个人支付要交个人所得税,企业支付要交企业所得税,税率不一样。从源头上讲,确实有人选择占低税便宜,这就涉及到偷税漏税的问题。
“针对上述问题,一是要杜绝非面对面个人静态码的违法违规行为,二是要使用个人支付条码开展经营活动,这就需要个人、小微企业主配合第三方支付机构、平台机构对商户进行认证、相关约束和管理。”尹振涛说。
在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、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看来,企业经营者以个人代码收款确实不合适,即便小微企业免税,将收款方式针对个体行为进行区分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。
小微企业成本是否会增加?
△ 消费者扫描二维码支付蔬菜费用。
对于小微企业来说,使用个人支付码和商户支付码有什么区别?《通知》是否会增加小微企业的成本?
中国支付网创始人、总编辑***指出,商户支付码才是真正的支付码,而个人支付码其实是转账的捷径,商户支付码必须满足一定的基本条件才可以使用,比如营业执照等;个人支付码只要实名认证就可以收款。最简单的区别就是,个人支付码是支付机构钱包内的资金转账,而商户支付码则需要通过银联或网联清算。
基于此,商户支付码会涉及到收款手续费率。具体费用方面,支付宝商户支付二维码收取单笔手续费率为0.6%,商户根据交易费率收取服务费,一般与商户选择的业务类别有关,在0.6%-1%不等,餐饮和线下零售的费率均为0.6%,如果通过个人二维码收款,提现到银行卡的手续费为0.1%。
那么,个人支付码改为商户支付码后,小微商家的经营成本是否会增加?
尹振涛告诉《中国报道》,对于个人消费者来说,没有什么影响,对于小微商家来说,由于目前国家已经有很多税费优惠政策、降费措施落地,线下商家的运营成本与线下商家的成本差别并不大,但在安全性和便捷性上,对于商户来说要更好一些,服务和安全性也更高一些。
对于这一点,央行相关部门负责人明确表示,“为保证个人支付条码相关要求有效落实和业务平稳过渡,《通知》设置了过渡期,要求支付服务提供者全面充分评估客户正常支付需求,制定配套服务方案,做好客户指导和服务,确保服务成本不增加、质量不下降。”
郭田勇强调,二维码支付主要是为了便捷,因此未来其推行要避免复杂性,尽量不增加商户的运营成本,或者提供更便捷的支付方式。
数字人民币的好消息?
△6月16日,在北京欢乐谷举行的数字人民币体验活动上,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工作人员指导游客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。
针对《通知》的发布,不少人猜测,禁用个人支付码是为了利好数字人民币,这是真的吗?
“理论上,禁止商家使用个人支付码有利于数字人民币的推广,但这不应该是央行的初衷,数字货币只是支付方式之一,现在大额支付还不能用数字货币”,郭田勇说,只要是非现金支付,不管是个人支付码还是数字人民币,央行理论上都可以监管,如果不同支付方式都能监管,就没必要用这种强制的方式来推广数字人民币,还是要看现有的监管风险和盲区。
在移动支付网行业分析师穆初看来,禁止个人支付码和利好数字人民币的因果关系并没有那么强,反而是个人支付码升级为商户支付码,会给支付行业带来更多机会,对支付公司有促进作用。
穆初告诉《中国报道》,虽然数字人民币支持NFC、卡等多种支付方式,但从目前的市场部署来看,绝大多数数字人民币交易还是通过扫码完成。有用户扫码的商户主扫模式,也有用户通过数字人民币扫卡的商户被扫模式。目前数字人民币首先在优质商户布局,未来当数字人民币下沉到小微商户,甚至是个体户、中低端商户也会有更多使用的可能性。性价比高的支付码必然会成为主流支付方式之一。
“因此,只要微信、支付宝加入试点,允许支付聚合服务商参与,商户批量入驻数字人民币体系并不难,后端***就可以聚合起来,数字人民币对支付码的监管很可能受制于目前已经成熟的政策。”穆初说。
中国报道记者 张丽娟